您当前位置: 五金家电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家电产品参数造假成家电业潜规则
相关专题: 综合资讯  发布时间:2012-01-30
资讯导读: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家电产品机身上贴着的中国能效标识存在水分,一些企业为分一杯羹,不惜在能效标识上造假。虚标能效等级已经成为家电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家电产品机身上贴着的“中国能效标识”存在水分,一些企业为分一杯羹,不惜在能效标识上造假。“虚标能效等级”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

随后,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电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参数虚标问题,除虚标能效等级外,家电产品的噪音、容积、冷冻能力、耗电量等指标,都成为部分企业“吸金”的假面具。

  能效标识频频造假

还是先从能效标识造假说起。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中国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建立。从2005年3月起,国家相继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电磁炉等产品正式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旨在鼓励家电企业生产更多的低能耗产品,并帮助有意购买的消费者快速鉴别此类产品。

2009年6月1日,国家正式在空调行业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达到定频空调能效比标准1、2级的空调实施300元~850元的财政补贴销售。到今年3月1日,包括电磁炉、电热水器在内的21类产品都将被强制纳入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范围之内。

这一政策的出台,使能效标识不再只是企业为获取消费者青睐的宣传噱头,变成能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标识。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0年4月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已发放财政补贴资金70多亿元。

政策对高效节能空调市场的撬动作用立竿见影。2004-2008年,我国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5%左右,70%以上为不节能的5级空调。到2010年5月,一二级节能空调的比例迅速攀升到80%以上。

不过,这些穿着“高效节能”外衣的空调,未必真的节能。最近两年,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山西等地的质监局均先后发布质量检测报告,通报部分企业的能效标识造假。

最近,上海质监局还发布一项对2011年上海家用电冰箱产品质量抽检检测报告,包括格兰仕、华生、BEKO在内的5批次品牌产品,由于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能源效率等级”项目中不合格,被判定为质量问题严重。

2011年11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北京地区生产领域小家电、玩具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产品标志和说明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各项指标均可造假

海信北京发言人杨宏民认为造假的情况远比大家想象的严重。

“不仅仅是小企业,有一些入流的企业也会这么干,甚至有些企业的做法非常过分。比如6A冰箱,冰箱的能效指数、噪声、负载温度回升、冷冻能力、冷却速度、冷藏食品储存质量6项主要性能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如果一台冰箱这6项指标全部达到了A级,这种冰箱才能称为“6A冰箱”。但有些企业,明明达不到,也给自己贴上‘6A’的牌子。”

“还有一些企业更过分,冰箱的容积明明标的210立升,结果200立升都达不到。这跟商人卖东西,没给够秤有什么不一样?做法非常低级,而且欺诈成分非常露骨。”杨宏民称,除此之外,白电产品的其他指标,比如噪音、冷冻能力、冷冻速度、耗电量、能效等级等指标,都有企业造假。“还有一些企业宣传期产品能够去除异味、消灭病菌、乙烯等类似的化学气体,但是不是真能在实际使用中达到企业承诺的效果,都要打问号。”

企业能骗过认证机构鉴定,并顺利拿到检测报告,最常见的手法是瞒天过海。“送去实验室检测的是达标的产品,但最终批量上市销售的却是另一个不达标的产品。”

此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王若红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能效管理办法’只是一纸文件,是没法遏制能效虚标问题的。”

无怪近日青岛某白电企业董事长不无失望地表示,白电这个行业是一个“烂透”的行业,是一个完全没有实话的行业,可以说讲假话比讲真话还滋润。“这个行业完全是假话充斥,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不制裁这样的行业。”
  [pagebreak]


 

观察

  “虚标”背后是巨额利润

各地质检机构屡次查处,行业内部也怨声载道,那是什么原因让“虚标”屡禁不止?家电业内人士梁振鹏称,“虚标”背后巨额利润是问题关键。“家电制造企业对于产品高溢价的追求,是企业去虚标能效等级的动力。”

根据2009年出台的空调能效补贴标准,企业每销售一台1、2级能效空调,就可以获得国家300~850元的财政补贴。2010年6月后,该标准下调至150~250元。京东商城的售价信息显示,目前1P定频冷暖空调的主流售价在28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款奥克斯冷暖空调仅2199元。

财政补贴可占到产品最终售价的10%,企业怎么会放弃这部分利润。据新华社报道,至2010年底,为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央财政共安排160多亿元,推广高效节能空调3400多万台。

“除财政补贴外,虚标本身也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尤其是‘功能虚标’。例如能除甲醛的空调、格力的1赫兹45W空调等等,让产品马上有了卖点,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梁振鹏称,“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价格战的竞争压力下,家电企业在偷工减料、节省成本的过程中,自然就有可能生产不出连基本国家能效等级门槛都达不到的不合格产品。”

美的电器新闻发言人王金亮则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原因在执法力度不够、生产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不少地方政府明明知道有企业生产不合格的东西,但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产品流出去了。即使偶尔有查处,也是隔靴搔痒,罚点钱意思下就完了。所获得的利益上千万,花个十几万就搞定,谁还愿意老实本分地做生意。”

“如果各地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一起违规,就让造假的企业破产、倒闭,让他不能销售,我不相信还有企业敢造假。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违法的成本很低,谁都敢去冒犯政策。”王金亮称。

《能效标识管理办法》显示,如果有不法企业利用这项国家花费巨资旨在促进节能减排惠及普通百姓的工程作为牟取暴利的工具,这种欺骗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仅仅是“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说法

  “虚标”已成行业潜规则

“虚标”情况并不是白电企业的专利。近年来,国内家电产品在能效标识上接连上演“乌龙”,从小家电到白电、黑电,几乎涉及整个家电领域。

近日,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官方网页上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对部分日用消费品抽查结果的公告。其中电饭煲和电磁炉的合格率仅为七八成。其中,先科、新飞、英基、富士宝、欧科、格兰仕的电磁炉均被曝出热效率不合格,新飞的电饭煲则被查出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表示,虚标已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企业从中得到了好处,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而且这种虚张声势的情况不仅仅是在“能效标识”领域出现,很多指标都存在虚假。举例说,很多消费者买的电视的屏幕规格,标的是42英寸,可能实际达不到;买的6公斤的洗衣机,实际却是5.5公斤;买的200立升的冰箱,能有190立升就不错了。这种情况非常多,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了。

而作为消费者,对这些虚标的产品却很难辨识。

“消费者绝对没办法,那是真没办法。即使是行业专家,他也看不出来产品的耗电量。必须在实验室里,借助必要的化验仪器和手段,才能判断企业到底有没有说谎。”杨宏民称。

杨宏民称,这个行业现在鱼龙混杂,竞争秩序很不规范。“那些老实本分、不投机取巧的企业就会吃亏;那些投机耍滑的企业就是占便宜。这是行业现状,不少企业就短视地顺从这个规则。要改变这个现状,政府必须出来做这项工作,严惩投机倒把的企业,让他们没有葬身之地,这样好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编辑:zixun_1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