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微生物实验室
格力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揭幕
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格力变频空调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历年获奖企业中唯一的专业化空调企业。
两个月前,在珠海举行的一场技术鉴定会上,十几位权威专家一致认定,格力的新科技“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骄傲地说,每逢这种大会,都是她最开心的时刻,正是这些年来辛苦孕育的成果,让格力逐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家电企业。
只有自己研发才有核心技术
2001年之前,格力与世界领先的空调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使命,是要用短短几年时间,研究出花钱都买不到的核心科技,追赶并超越世界领先企业。
格力对于核心技术的“痴迷”,与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的挫折有关。上世纪90年代初,幼小的格力处于“无技术、无管理、无质量”的三无时期。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当时带领团队推销空调非常艰难,还多次因为质量问题遭到客户的投诉。为了严格杜绝质量问题,朱江洪颁布了格力历史上著名的“总经理十二条禁令”,彻底改革格力的质量管控体系。很快,格力的质量有了明显好转,格力也树立了严谨科学的企业文化。
另一次强烈的刺激,让朱江洪对于核心技术研发,有了更迫切的渴望。曾经,格力和绝大多数中国家电企业一样,认为核心技术研发并不难,再不济也可以向日本、美国等领先家电企业购买。于是,2001年,他们信心满满地接下了一笔一拖多空调的业务,结果未能按期研发出一拖多技术,朱江洪孤注一掷,带着上亿资金亲赴日本购买该项技术,谁料却被日本空调公司断然拒绝。
朱洪江意识到,核心技术只有依靠自己研发才能够获得。于是,他开始破釜沉舟、不遗余力、不计成本地支持科技研发。营销出身的董明珠对研发同样重视,“我把销售做到极致,才深刻体会到产品是营销之本。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营销也没法持久。”
在朱江洪和董明珠的一致支持下,近十年来,格力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较真,便超越了任何一家中国家电企业,甚至超越了那些发展逐渐放缓的世界知名空调企业。格力研发系统人数逐渐增加到5000多人,2003年又单独成立研究院。“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脊梁”,“科技救企业、质量兴企业、效益促企业”,如今都已经深深融入格力的血液,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不断突破空调关键技术
早在2000年,格力已经实现了直流变频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但在内部人看来,这仍然沿用了日本的一些技术思路,与国际新技术相比,没有大的突破。于是,研究团队按照新思路开发,从15赫兹做到10赫兹、6赫兹,最后提出在2010年冲击1赫兹。
许多研发人员常常感觉遇到瓶颈。“研发需要全面的知识结构,有时候并不是这个人做的部分出了问题,而是别的领域需要调整。”也因此,他们经常召开内部培训,让不同领域的人互相指导。格力制冷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有林记得,有一次某个部件模拟运行成立,但放到压缩机内部就出现了问题。大家想了3个多月也解决不了,只能一点点慢慢试,最终让模拟的位置和信号吻合度接近90%。
为了鼓励大家大胆创新,朱江洪宣称“只要有20%的创新成功,我就满意。”他和研发部门频繁沟通,了解研发的进度和遇到的困难。
此外,格力还一直注重保持团队的稳定性。终于,2010年1赫兹成功实现。使用这一技术的空调,低频运行时功率更小,最低只有45w,只相当于一个家用照明灯的用电量。不仅耗能小,噪音小,而且制冷更加贴合用户的需要。同时,格力1赫兹低频控制技术,解决了单转子压缩机的应用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变频空调在我国更广范围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的诞生,也经历了相似的研发历程。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来格力考察时,格力正在研究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朱江洪兴奋地陪同总书记参观了格力的研发部门,与科技研发人员交谈,并当场立下军令状,技术攻克之时,向总书记汇报。
于是,这两年间,研发团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2011年12月成功完成了该项目。格力电器副总裁、总工程师黄辉说,直流变频离心机组比普通离心机组节能40%以上,机组效率提升65%以上,是迄今为止最节能的大型中央空调,且是格力100%自主知识产权。
“当时国家指定的合肥检测所检测出能效比为11.2,能效比提升了67%,所长不敢相信这一数据,指示重新将所有仪器校正归零再测,但结果还是一样。”朱江洪说起这段经历时很是自豪。
2月24日,“格力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的问世”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十大新闻”,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技术典范。
“较真”坚持专业化道路
在格力核心科技取得骄人成果的同时,也有人担心,家电企业的市场空间正逐渐接近饱和,一向坚持专业化的格力,是否应该向TCL、美的等家电企业一样,走多元化道路,增加盈利来源?
对此,朱江洪和董明珠都给出了坚定的态度:绝对不会。事实上,2011年年销售额预计超过800亿元的格力,2012年的规划是做到1000亿元,此后业绩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5年内争取实现20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动力,朱江洪和董明珠都认为是无止境的科技创新。
格力电器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望靖东介绍说,格力今后将在制冷领域向深度和广度上延展,进军更多空调领域的细分市场,例如扩大商用空调的销售规模。在深度上,格力要在上游的核心部件和上游高利润的零配件里进行发掘,同时格力也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长期关注格力,他表示,格力已具备国际企业的基因,那就是强大的创新能力与良好的品牌形象。他说,“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没有领先的技术就不可能有领先的产品。”
甚至有人已经预测,格力是中国制造业中最有可能成为类似苹果的企业。
格力由制造向创造转型中的宝贵经验,也将给予更多中国企业以启发。
■链接
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扩容”
格力不裁员
掌握核心科技为格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据悉,2011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预计超过800亿元,较2010年608亿元增长30%以上;盈利与纳税双双突破50亿元。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业绩增速的大幅缩水与同行企业的裁员风暴逐步加深了行业的悲观预期,但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认为,“寒冬”也意味着“机会”,“去年以来,很多家电企业减产甚至倒闭,不是因外部的环境,而是你自身不够强壮。台风来临的时候,倒下的是根基不稳固的树,流感来袭的时候,首先感染的都是体质比较弱的人。我们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强身健体”。
相比近期家电企业一浪高过一浪的裁员风波,格力显得平静很多,这种平静不仅源于对员工的尊重,更重要的还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扩容”。董明珠表示,“我们不会裁员,反而还会扩张。为什么扩张?第一,这是市场的需要。格力空调去年销售3000多万套,今年可能要超过4000万套,我们的产能就不够了,所以必须扩张;第二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我们的成本需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我们也要跟着国家的步伐来走。”
当然,格力的“不裁员”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客观市场需要,在董明珠看来,“企业要有责任,要培养一批有责任感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奉献的精神。”
对外,格力实施积极的吸引就业措施,帮助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对内,格力为提升员工幸福感,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深得员工的好评。据了解,格力不但制定了各类晋升和奖励机制,还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同时,格力还通过不断提升薪酬、解决员工住房问题等一系列举措来免去员工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继2005年出资2亿元建立员工生活区后,2010年,格力再斥资4亿元人民币筹建员工宿舍,让更多优秀的一线员工和技术骨干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