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大家在期盼佳节到来的同时,也开始为节前走亲访友、联络感情忙碌起来。28日,记者走访发现,市民手中不再只提着大包小包的月饼,健身卡、小家电、花生油等礼品越来越受青睐。
作为中秋佳节最有代表性的传统食品,月饼历来是节日期间馈赠亲朋的不二选择。节前随便走进一个超市或食品卖场,抬眼看到的,一定是一堆堆的月饼。
28日,记者走访烟台各大卖场了解到,虽然各种品牌、各种包装的月饼仍满满摆放在卖场显眼的位置,但已不再是消费者眼中的“独宠”。
“买的人不是很多,而且价位越低的礼盒卖得越差。”在南大家一家大型超市内,一位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跟去年相比,今年月饼难卖多了,“去年中秋节,我卖出了500多盒月饼,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只卖出了不到300盒。”
记者注意到,一些卖场内的月饼销售专柜纷纷打出了“买一送一”的促销公告,但场面仍然有点冷清。
就在月饼等传统中秋礼品降温的同时,一些实用型的礼品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健身卡、小家电等新型礼品开始呈现走俏趋势。
在今年的礼品中,有几样让林先生有些惊喜,一样是客户送的一张健身卡,还有一样是邻居送的电饭煲,“既收了健康,又收了实惠,很不错。”
在市区一家大型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实用型礼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像健身器材、小家电等逐渐成为了市场主角,以往这些实用型的礼品,一般不会在节庆期间出现销售量猛增的情况,但今年情况有些反常。
“放在三五年前,大家人情往来主要是靠烟酒打发,现在花样多多了。”一位拥有十几年企业公关经验的业内人士称,这几年来大家已经把单纯的送礼品变成了送感情、送创意,所以这几年的人情往来打“健康牌”、“创新牌”的特别多。
公司职员讲述节前的忙碌:
节前人情往来扎堆
周晓峰(化名)是市区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早在一周前,周晓峰在日常工作的同时便多了份活儿:给相熟的客户和朋友送中秋礼品。
“礼尚往来嘛,中国人都讲究这个,不用太贵重的东西,主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情谊。”周晓峰介绍,除了给别人送礼,很多朋友客户也会给他送礼,这已经成了逢年过节大家间的默契了。
“明天还得送一天,后天过节再送就不合适了。”周晓峰说,受今年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公司的效益一般,给员工发的福利比去年少了些,“今年人情往来等活动还是要进行,毕竟这么多年都送过来了,今年落下了不好。”
不同对象送不同礼品
周晓峰介绍,他送客户和亲朋的礼品大致分了三样:重要客户送购物卡,普通客户送月饼或其他礼盒,亲戚朋友送些花生油、鸡蛋等实用的东西。
“对我帮助比较大的客户,节前上门送礼的人太多,太轻的东西拿不出手,烟酒又太俗气,不如直接送购物卡,金额一般都在500元以上。”周晓峰介绍,对于一些重要的客户,往往过节时收到的礼品扎堆,这种情况下送实物就不如送购物卡来的方便。对于一些只打过几次照面的普通客户,他一般会准备价位在二三百元的月饼或其他礼盒,这样采购起来比较方便。
“今天还去给一个家里的长辈趟,由于是实在亲戚,选的东西都以实用为主。”周晓峰称,他给客户送礼的时候,顺路去看望了下自己的一位家里的长辈,送的是花生油、蜂蜜和山鸡蛋,对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东西比较实惠。
普通白领晒中秋账单:
回家一趟花去一个月工资
一位在烟台工作的普通白领小石粗略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回家账单,发现回家一趟的花销预算竟接近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直呼“黄金节”变成了“黄金劫”。
小石老家是泰安的,目前在烟台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从事行政工作。在烟台忙碌了大半年,小石准备利用假期回家一趟。
“参加工作一年多了,这次回家得准备稍微像样点的东西。”小石介绍,去年春节回家由于手头没钱基本没带年货回家,今年自己手里终于宽裕点了,想多带点东西回家。
“昨天一天就花了1000多元,今天还得这个数。”盘算了一下,小石皱起了眉头,他买了两盒高档月饼,花了500多元,两个干海鲜礼盒花了300元,一盒葡萄酒200元,今天准备再到商场给父母各买一件衣服,预算在500元左右。
“这还不是全部,再加上来回路费300多元,两个高中同学结婚各准备500元的红包,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全花进去了。”小石称,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不知道过一次节需要这么大的花销,这次幸亏攒下了点钱,要不然过完节回来连生活费都没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