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称之为“幸运”,是因为为了保证随机性,店家精心制作了流水小票——一卷小票中只有一位消费者可以获得参与调查的编码,谁赶上是谁的。
在交给我小票之前,那位服务生不止一次嘱咐道:“您参加我们服务调查,只有把所有选项都填上‘非常满意’,才能获得奖品。”(奖品是免费获得一杯咖啡)
想必,消费者的一个“不满意”或将终结那位服务生的职场生涯。一想到此,顿时心生恻隐。
打开电脑,填写调查问卷时,脑海中一直萦绕着服务生的叮咛,以至于大多数题目内容直接被我忽略掉,迅速在“非常满意”后面划上勾。
在我爱贪便宜的欲望以及服务生导向性极强的诱导下,一份看似随机性很强,也很公开的消费者调查问卷完成了。
回到汽车行业。
一位从事汽车流通的朋友曾不以为然地告诉我,厂家对经销商要求越来越严,无论卖车、修车,送走客人之前往往要千叮咛万嘱咐,回头回访员打电话时一定要回答“非常满意”。
“为了获得理想的回访效果,不影响年终拿到高返点,我们通常会送一些保养项目或者小礼品。”那位朋友道出了行业规则,拿了礼品的消费者大多很配合,大家各获所需。
在中国,进行消费者问卷调研这种定量研究的工作难度,势必大于某些定性研究的项目。
在汽车行业开展各类调研已经有45年历史、起源于美国的J.D. Power,来到中国之后,在项目设计上逐渐本土化,但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减少外部因素对流程的干扰方面。
无奈,即便如此,也屡屡“中招”。最近,一份从某日系经销商处流传出来的“受贿”清单昭然天下。身处舆论危机中心的J.D.Power亚太区公司,似乎并没有受独立性遭受质疑的影响,呈现出“清者自清”的姿态,按部就班开展各项业务。
孰是孰非现已不重要。在官方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形成了对民间组织数据排名的“过度依赖症”。
民间数据并非都不可取。近四成美国消费者在买车之前,会先去买一本名为《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的杂志,该杂志的发行人为非营利性的组织美国消费者联合会,这个组织从不接受广告或者任何形式的赞助,所测试的车辆则全部是自己出资购买,一年内花费不下190万美元。
如果中国有这类“衣食无忧”的第三方机构,消费者自然不会茫然。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给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带来同样的市场空间,加之咨询公司良莠不齐,各类评测榜单的公正性难免受影响。
在无法完全摆脱“中国式调研”方式的前提下,如何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各种名目的调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