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4年的美国和未来10年的中国将由谁来领导,早已尘埃落定。对于这两个全球经济大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待到奥巴马总统离任之时,中国的GDP将会超过美国。不过,GDP已不是中国领导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将眼光聚焦在另一个领域——创新上,中国要在创新领域追赶美国。
在天津举行的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的发言者在谈到创新时表现出的紧迫感让我震惊。美国是时候对此予以关注了,因为在中国,紧迫接下来便是行动。
很不幸,在“创新”问题上,美国一直存在错误的认知。人们普遍相信中国将永远是输家,它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硅谷将永远是美国创新的支撑力量。但现实是,相信中国不可能在创新方面缩小差距的看法太幼稚。要认清状况,可以从纠正一些流传广泛的错误认知开始。
1.中国没有创新,只有盗版和仿造。
大多数创新都始于模仿,美国也是从模仿旧世界发明起步的。同时,中国的许多“模仿”,如阿里巴巴、腾讯或者新浪微博,远不仅是复制美国同行的产品。他们每一家都致力于解决与中国商业和消费者相关的问题,有些产品甚至可以建立创新平台,并推进到全球市场。
2.中国创新太偏重自上而下,真正的创新只能自下而上。
硅谷的企业家们也许会对这种自上而下的计划不寒而栗。不过,回头想想,若美国政府没有设立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的企业家们将会怎样。国家在投资基础创新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例如移动技术。一旦基础技术建立,有竞争性的自下而上的生态系统,将能够鼓励创造性的破坏。但是,很可悲,美国政府在基础性创新上的投资一直在稳定下降。而中国,则计划要在2020年之前进入创新国家行列。
3.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太弱,无法鼓励创新。
这要从两方面看,积极地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弱势,可能更容易培育一个开放创新的环境。当然,需要在知识产权的开放和保护两方面找到平衡,如果没有保护,创新就将熄灭,因为投资者要获得回报。不幸的是,在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抵消了其推动创新的作用。
4.在全球化经济中,持续创新要求投资于国际市场;中国在国外的品牌和软实力既弱且过时。
尽管中国有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例如领土纷争和贸易平衡,但是,中国在世界上高速发展地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影响力的增长,比美国要快得多。当中国创新需要寻求投资或消费者时,他们会转向这些市场,他们可能与知名的美国品牌有同样多的机会,甚至更好的机会。实际上,在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关系上,中国经常走在美国前面。
5.中国的教育模式强调死记硬背;创新只有在鼓励开放、批判性思维的环境和广泛的文化传统教育中培育出来。
中国方式的危险在于,如果学生不接触其他领域,并且不被鼓励运用批判性思维,他们将很难成为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和风险承担者。但是,美国的教育体系也有自身的不足。美国商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强调了科学、科技、能源和数学教育的差距。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移民填补了这个教育差距——硅谷有一半的公司是由移民创立的。
当然,中国的创新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经验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随着创新力的提升,并添加适合自己的经验方法,中国很可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混合模式,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学习。
(作者系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全球商业研究院副院长 Catherine 译)
相关阅读:
中国盛气凌人的剽窃行为
疯狂涌向欧洲的中国游客如今不出国门也能一览欧洲名胜。广东惠州山寨版的奥地利哈尔斯塔特小镇今夏开门迎客,真正的哈尔斯塔特市长甚至被邀来华参加典礼。尽管听着怪异,但在中国并不罕见。“中央王国”正克隆西方名胜古迹、宫殿豪宅甚或整座城镇,且速度极快、惟妙惟肖。欧美除对此感到五味杂陈外更迷惑不解。“山寨”原因何在?
有人表示,这是中国抄袭综合征的一部分。但不尊重知识产权无法全面解释中国人通盘复制白宫、欧洲城堡和整座村庄的行为。有人认为这与中国人着迷于西方品味有关,并将该现象描述为“自我殖民”,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租界相提并论。但自被称为“亚洲病夫”的19世纪中期以来,中西关系已彻底改观。在如今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引进西方生活方式和建筑更像是在舒展肌肉,而非一种病态。
这并非中国初次大规模“进口”西方建筑。同过去一样,中国如今的模仿并不意味着刻意奉承。历史上同样的抄袭项目表明它们并非纯粹的蠢行,而是想彰显中国在全球的卓越地位。
中国历来不乏复制风潮。古往今来,目的都是展现中国的世俗、财富和全球领先地位。例如,清朝鼎盛时期的乾隆皇帝,曾授命法国和意大利传教士在皇家园林中修建“西洋楼”,以显示中国的富有、广泛影响力和位居天下之中央:泱泱中华,无奇不有。
“西洋楼”为中国当前趋之若鹜的复制现象提供了部分文化背景。同当初一样,这些仿制品是向国内外展示中国世俗科学和文化知识的灯塔。通过拥有远方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中国人不仅将本国与传统西方列强置于同等地位,还暗示中国已掌握并超越了他们的成就。
尽管中国当代的复制之风与军事胜利无关,但与古代一样,当今的复制品也以不可思议的规模彰显北京的威望和影响力。中国不仅已超越欧洲经济体,还在进口西方珍贵的建筑成就。无论是否有意为之,当代中国正运用古人的符号语言表达其迅速获取的全球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