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五金家电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家电节能补贴或将长期化 政策门槛存分歧
相关专题: 行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3-07-27
资讯导读: 近期,有关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将重返市场的消息甚嚣尘上,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得证实,目前牵头制定该措施的国家发改委和标准委就补贴 对象、补贴额度、补贴发放方法仍存在严重分歧,其中发改委更倾向于延续旧有的节能补贴政策,而标准委则倾向于出台更为严厉的节能补贴政策,避免骗补行为。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两部委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补贴政策最快将于“十一”前后出台。

近期,有关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将重返市场的消息甚嚣尘上,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得证实,目前牵头制定该措施的国家发改委和标准委就补贴 对象、补贴额度、补贴发放方法仍存在严重分歧,其中发改委更倾向于延续旧有的节能补贴政策,而标准委则倾向于出台更为严厉的节能补贴政策,避免骗补行为。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两部委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补贴政策最快将于“十一”前后出台。

  新节能补贴告别普惠制

  日前,发改委与部分家电企业进行座谈,主要目的是酝酿新一轮的家电扶持政策,以代替今年5月底终止的节能家电补贴。与前期的节能补贴政策相比, 此次补贴计划不再实行普惠制度,只针对顶尖的超高能效产品。补贴的产品品类将在5个以下,产品数量最多在40个左右,补贴金额与节能补贴政策的265亿元 相比也将大幅降低。

  奥维咨询研究院院长张彦斌指出,媒体在宣传时一定要注意,此次出台的是一个长期的制度,跟之前的刺激性政策有很大的区别。前者重在引导行业,后者则在短期内起到拉动销量的作用。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发改委、财政部、中国标准化委员等参与政策制定的部门,对于补贴的对象,也就是达到何种能效指标的产品才能进行补贴、补贴额度是多少,补贴方法是实行企业先行垫付还是直接补给消费者都还未有最终明确的说法。

  消息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之前制定节能惠民政策,各部门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是为何此次长效机制出台难的原因。2012年5月底,也 就是上一轮节能惠民政策出台前一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擅自改变一直以来由企业自行申报能效等级的办法,出面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出具检测报告,征收了巨额的 “报告”费,这样的行为遭到了财政部的反对。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在新的长效机制面前,利益难以捋顺。

  国、民营龙头企业态度不一

  尽管长效机制难产,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出台的可能性很大,只是细节难以定夺。张彦斌表示,此次新补贴政策的实施,最主要受益的是在技术上处于金字塔尖的企业,这能更好地奖励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对龙头家电企业来说是利好。

  不过龙头企业对此事件的态度表现差别很大,山东一位国有企业的高管表示欢迎,认为这样的制度能提升企业研发顶尖能效产品的积极性。

  广东一民营企业却并不热情,此企业高管称,与之前的政策相比,长效机制不会频繁折腾企业改变生产计划、调整产品结构,这确实是进步的地方。但若 规范不好,却给了一些敢于铤而走险的企业暗箱操作的空间,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原则。所以在配套法律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出台引导性机 制,而非鼓励性政策,还是把竞争交给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协会主管透露,今年5月31日结束的家电惠民政策,再现蛀虫。两家山东国有企业被实名举报,在冰洗市场骗补大量补贴。与之前 企业虚报销售数量,损害的是国家利益不同。这两家企业直接虚标产品能效等级,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从过往经验来看,国企屡次在骗补的操作上都更“敢于冒 险”,骗补金额更大,这也是为何两类企业表态不一的原因。

  如何遏止骗补是关键

  对节能领跑者长效机制的出台,各方认为遏止骗补是关键。一位佛山空调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的能效产品由企业自行申报,相关部门进行抽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若抽查出现问题,企业经公关等方式都可以“免责”,基于此骗补蛀虫屡见不鲜。节能领跑者制度在能效产品的申报和抽查环节应该制定更严格 的抽查机制,并配套相关法律。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应加大惩罚力度,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国家扶持性政策和引导机制出台后,企业频繁骗补,主要是惩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 低所致。从过往审计报告中不难看出,那些本应为节能环保创造福祉的巨额资金,最佳的结果就是“被追回”,不仅没有罚款,甚至连利息都没有。如此处理,实在 很难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所以针对家电惠民政策频现骗补行为,国家应该建立黑名单制度,严惩违规企业。上述佛山空调企业负责人指出,其实奖励企业不一定非 要在具体产品上进行回报补贴,可以通过降低税收、增加对企业基础科研成果投入经费的划拨力度,同样能起到鼓励作用,也能避免政策蛀虫。

来源:中国家电网   编辑:zixun_1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