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调领域一项重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变频空调能效标准(GB21455-2008《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的修订工作一直颇受行业瞩目。在上一版标准制定时更是出现了七家企业联名上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要求暂停标准审批的情景。此次标准修订,尽管没有出现上次那样的激烈反应,但行业关注度依然不减,甚至连上游企业都在紧盯这一标准的走向。一家日资压缩机企业的工作人员自从听说标准开始修订,就四处打听相关消息:“我们的日本老板非常重视这个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求我们提交一个进展报告,这个标准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太大了。”
《电器》记者了解到,目前起草工作组还在针对变频空调能效标准相关指标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测试工作,9月初还将召开一次标准讨论会。有消息称,这将是该标准的最后一次讨论会,会后标准就将正式向有关部门报批。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标准主要起草人的证实。不过,业内盛传新标准将在2013年6月与节能补贴政策对接,由此看来,标准报批时间应为时不远。
评价指标向前迈出一步
“在旧版变频能效标准中,单冷和冷暖空调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是一样的,此次修订的标准,将针对冷暖式空调引入更加全面和先进的评价指标。这是标准修订工作的一个重大进步,今后企业在设计和生产空调时,需要考虑更全面的指标和要素。”某国内空调企业有关负责人在谈到此次标准修订最大的变化时说。
据记者了解,制冷界对于空调节能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两个:能效比和季节能效比。常见的能效比指标有制冷的EER、制热的COP,常见的季节能效比指标有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RR)、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HSPF)以及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
“EER是在一个固定的工况下测得的,但空调使用时情况千变万化,这一指标不能全面反映空调的实际使用情况。SEER则考虑到环境温度变化,已经向前迈出一步。但相比之下,APF既考虑了空调的制冷能力又包含制热因素,这才是最合理的空调能效评价指标。”美的空调有关技术人员解释道。
《电器》记者通过查找相关标准了解到,APF在新修订的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中的定义是,空调在制冷季节和制热季节期间,从室内空气中除去的冷量与送入室内的热量的总和与同期间内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SEER与APF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制冷季节总制冷量
制冷季节总耗电量
制冷季总制冷量+制热季总制热量
制冷季总耗电量+制热季总耗电量
由此也可以看出,SEER只是空调在制冷状态下的运行效率,APF则是空调全年在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运转效率,精准呈现了空调全年使用的性能表现。
据了解,中国一直采用EER作为定速空调的能效评价指标,然而变频空调进入市场后,由于产品运行的特殊性,这种单一评价方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所以GB21455-2008《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就采用了SEER作为评价指标。
尽管新修订标准还没有形成最终的送审稿,但《电器》记者通过多方了解,新版本标准将采用APF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已经基本确定,业内对此并无异议。修订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就已写明: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要考察在规定工况条件下,空调制冷和制热运行时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的最小允许值。对于单冷式产品,只考核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
“以前没有采用APF作为评价指标是因为测试方法还不够成熟,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一问题。”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标准管理部室主任陈进向记者介绍,目前国际上空调能效评价体系都倾向于采用APF。据他介绍,国际上最先采用这一评价指标的国家是日本。
据了解,日本在2006年实施的领跑者制度中就采用了APF评价指标,现在日本对所有家用空调均采用APF评价体系。在目前的ISO国际标准制定中,APF也已经被列为评价定速空调和变频空调的指标。此外,记者通过翻阅资料了解到,中国在GB/T17758-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中已经采用APF性能评价指标。
此次标准修订,除了引入全新的APF指标,据业内人士透露,标准还将产品能效等级由原来的5级改为3级。
《电器》记者拿到了标准起草工作组今年3月确定的一组能效等级指标初步修订方案,具体见表1、表2,其中APF指标是此次修订提出的全新指标。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高级工程师付裕告诉《电器》记者,这一指标是通过对目前产品做摸底测试,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来。
与旧版标准可以相对比的是单冷式产品的SEER指标,记者发现,这组数据中的能效3级指标仅比原相应指标低0.1,而能效2级指标基本为原能效1级水平。有企业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这组指标,目前90%的产品都能达入门的能效3级要求,但能达到能效1级的也就10%左右。“这样的指标放在全球市场上也是很有竞争力的。”付裕说。
不过,《电器》记者通过多方打听得知,这组数据并不是最终确定的数据,起草工作组还在业内广泛征求意见和进行产品测试和试验。
“电辅热”成热议焦点
除了能效评价指标等级,企业最关注的还有采用电辅助加热方式的空调能否计入节能产品这一问题,这也成为此次标准修订中企业热议的焦点。
记者在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中看到,对节能评价值的有关规定为,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节能评价值为能源效率等级的2级所对应的能效指标,同时,产品不应将采用电辅助加热作为送入室内制热量的一部分。
针对这一问题,空调企业明显分成两大阵营,即国内企业和日资企业,而这与不同企业采用的制热技术路线有关。为了提高空调冬季制热效果,国内企业90%以上的产品都采用了大功率的电辅助加热器,而日资企业的空调基本不采用电辅助加热的方式。
对于这一技术手段是否节能的争论也由来已久。某国内空调技术负责人告诉《电器》记者,“其实这属于两个技术手段,逻辑上是不应该限制任何一种技术手段,而是应从试验数据和标准评价上加以完善。简单地说,能效是能源效率与功耗之比。在低温制热层面,不采用电辅助加热方式的产品虽功耗低,但是制热量也低;采用电辅助加热方式的产品虽然功率高,但制热量也高,所以,不能简单地衡量这类产品是否节能。”
陈进也指出,日系空调不配置电辅助加热器是因为日本建筑保温性能比中国好,并且在日本家庭中,空调是长时间使用的,制热效果得以持续。而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十分寒冷,需要强劲的制热效果。国内企业产品覆盖中国广阔的地区,在北方地区取消电辅助加热不太现实。
国内某日资空调企业有关负责人对此则有不同看法。“我觉得电辅助加热那一部分能效比较低,如果计入,产品整体能效会低很多,所以我们不主张采用这种方式。”某日资空调企业技术负责人也表示,国际上也不鼓励采用这种方式,提高制热效果完全可以通过更高效的变频技术来实现。“其实,中国企业的产品通过变频技术也可以实现更好的制热效果,但是成本会提高很多,所以很多企业都选择更简单的方式来实现。”
老生常谈统一问题
与上一版变频能效标准制定时相比,这次企业的主要意见集中在如何保持标准之间的统一性上。在当时企业向有关部门提交的意见书中,陈述的观点包括:定速空调和变频空调应该采取统一的能效评价体系和指标。即使分别出台家用空调两类产品的能效标准,也应该建立起它们之间在评价体系和能效评价指标上的相互参照和关联。
据《电器》记者了解,变频空调能效标准中的SEER、APF不是一个直接的测试值,而是在测试值基础上利用运行时间曲线经过计算得到的计算值,这和定速空调标准中所采用的EER评价体系完全不同。“变频空调与定速空调的能效值不能互相比较,但普通消费者不明就里,在购买时可能会自行对比这两种指标。”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国内某空调企业负责人对此也十分担忧。他指出,双轨制是现在能效标准最大的问题,定速空调和变频空调采用两套能效标准,这在国际标准中是很少见的现象。变频空调成本增高,价格本来就不占优势,如果把变频能效指标提升得过高,消费者会更愿意选择定速产品。
此外,变频空调能效标准与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的不统一性也令企业人士感到头疼。
变频能效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规定,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和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HSPF)的测试方法参照GB/T7725 或GB/T17758-2010 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制冷量在7100W 及以上的空调器采用“三点法”评价。但是,计算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和制冷季节耗电量时须采用变频能效标准附录A中规定的制冷季节需要制冷的各温度发生时间。
记者通过对比变频能效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与GB/T7725报批稿发现,两项制冷季节和制热季节需要的各温度发生时间还是没有统一。某国内空调企业标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标准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标准归口不同造成的。“GB/T7725按照气候参数来确定温度发生时间,能效标准则是通过对实际的用户调研来确定这一数据。两个标准制定部门都认为自己的依据更合理、更客观。”
“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是,我们在产品上必须标两个数据,按照GB/T7725《房间空气调节器》的一个数据,按照能效标准再标一个数据。这些数字之间的区别,连我这个专业人士都弄不清楚,消费者对此就更迷糊了。”某企业人士无奈地说。
对此,中家用电器研究院大家电事业部工程师胡志强建议:“我希望能建立一个等效的办法,把两个标准统一起来。或者规定执行能效标准的产品就不用再标示产品性能标准的内容,这样消费者可以有一个简单、标准的方法来比较产品的能效水平。”